bobty综合体育-官方网站
通知公告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bobty综合体育21金融研究|银行对公业务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2-10-24 16:40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obty综合体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家)财报发现,除极个别情况外,这些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均加大了对公的投放,对公在全部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80%的银行对公占比超过50%,35%的银行占比超过60%,最高超过了70%。

  对公不仅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能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对公整体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个别行业如房地产等行业的占比仍在继续萎缩,而绿色、普惠、制造业在稳步增长,占比也有所提升。

  对公还能通过让利等方式输血实体经济。尽管对公增长较快,但对公业务营收没有同步增长,不少银行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对公占比与对公业务营收占比不匹配的情况较为明显且一直存在,多数银行二者之差高于10个百分点,甚至20个百分点,不过也有个别银行二者之差形成倒挂。二者形成差距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对公业务息差、对公中收以及零售营收增速等。

  从资产质量来看,在对公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这些银行的对公不良率多数出现下降,且是在不良余额仍在增长的背景下实现的。从绝对值看,仅四大行和个别城商行不良率高于2%,3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

  不可忽视的是,对公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唯一方式。随着商业银行业务不断丰富发展,债券承销、债券投资等也可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此,FPA(客户融资总量)逐步成为不少银行使用的指标。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其中,住户增加2.1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增加11.4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测算发现,今年上半年企(事)业单位增加量占比达到近几年最高值,为83.33%,2019年-2021年分别为64.74%、72.54%、65.60%,均高于50%。

  四大行是存量与增加量的绝对主力,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上半年对公增量超过1万亿。从余额看,工商银行稳居首位,达13.3万亿,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且三者差距较小;从增速看,除工商银行外,其他三家均超过10%,不过工商银行增量仍是第一;从占比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占比相对较高,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对低一些,但也均超过50%,且较上年末占比均有所提升。

  从2019年-2022年上半年末对公数据看,工商银行占比略有下降,建设银行稳定上升,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保持稳定。同时还可以看出,多数情况下,上半年末较年末的对公占比相对略高,表明四大行上半年对公投放一般较下半年多。

  六大行中仅邮储银行对公占比较低,截至今年6月末仅为36%。事实上,由于邮储银行的发展历史和定位,该行对公占比一直稳定在该水平,2019年-2021年的6月末分别为35.78%、35.56%、34.87%。

  “邮储银行坚持零售银行战略定位,对公业务的定位和战略是清晰的,旨在服务和支撑零售业务战略落地,实现与零售业务协同发展。作为一家大型零售银行,对公业务不能是短板,如果形成短板或者是瘸腿的话是走不远的。”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公业务的目标就是逐步做强做优,来服务和支撑零售业务发展,相信这个步伐会逐步加快。

  在股份行、城商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对公占比低于50%,分别为38.79%、49.15%、40.00%,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零售定位偏重。

  时间拉长看,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近几年对公占比稳步下降,且招商银行降幅更大,平安银行也略有下降,但2022年6月末有所提升。

  “上半年我行零售增长放缓,对公灵活配置来弥补零售不足。我们还会进一步坚持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不仅仅要发展好财富管理业务,也要加大零售信贷业务的配置力度,保持零售较高的占比。”对于上半年对公占比提升情况,招商银行行长王良2022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

  南京银行是唯一一家对公占比超过70%的银行,达到72.22%;而华夏银行是唯一一家对公占比略有下降的银行,主要是零售增速高于对公增速,且对公占比仍处于高位,为64.39%。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重中长期投放要求下,商业银行对公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期限结构来看,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新增企(事)业单位中,中长期规模整体稳步提升,分别为3.48万亿、4.86万亿、6.62万亿、6.22万亿;占比均高于50%,其中2021年上半年高达近80%。

  仅从四大行看,近几年中长期余额、占比均在稳步提升。其中,工商银行余额高于10万亿,稳居第一,占比也是最高;中国银行次之,余额接近10万亿,占比也是第二位,为74.71%;农业银行余额稍低,占比也最低,为69.7%。

  投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工业中长期增速分别为5.2%、12.8%、25.8%、21.2%;房地产业中长期增速分别为16.9%、9.7%、3.2%、-1.4%;房地产增速分别为17.1%、13.1%、9.5%、bobty综合体育4.2%;涉农增速分别为6.5%、10.5%、10.1%、13.1%。

  商业银行方面,以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为例,四大行近几年房地产业在对公中的占比稳步下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降幅明显,工农中建降幅分别为1.1、1.4、4.13、0.81个百分点,占比分别为5.9%、8.2%、8.7%、7.20%。

  不过四大行制造业占比未稳步提升,今年6月末的制造业占比均低于2019年6月末的制造业占比,分别为15.8%、15.14%、17.6%、21.28%。

  四大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了口径更广的制造业情况: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余额27926.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81.26亿元,增长29.0%,余额及增量保持同业首位;建设银行制造业中长期余额8359.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41.91亿元,增幅24.44%;农业银行制造业余额(按投向)较上年末增加4283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2.18倍,其中制造业中长期增速达34%;中国银行制造业17939.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43.18亿元,增长15.77%。

  “从我们统计的39家上市银行来看,制造业在2019年下半年增速开始由降转升并不断提高,各家银行制造业占比也逐步由降转增,同期宏观数据,制造业中长期增速也开始提升。”中银证券首席分析师林媛媛统计上市银行数据称。

  从营收绝对值看,工商银行稳居第一,高达2132.65亿元,也是唯一一家营收高于2000亿元的银行;其他三家大行位居其后,均高于1000亿元。

  其他银行中,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营业收入高于200亿元。

  从营收增速看,多数低增长,部分负增长。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3家增速高于20%,民生银行增速为-15.51%;四大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均实现正增长。

  从对公业务营收占比全部营收的比重来看,6家银行占比高于50%,最高为上海银行,达71.71%;6家银行低于40%,邮储银行最低,仅15.31%。

  为评估这些银行对公业务盈利能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对公占比与对公营收占比的差值进行简单测算衡量(具体数据见图一最后一列),差值越小,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同时也能表明对公营收不完全依赖对公业务息差,中收也是重要来源。

  从差值来看,为负值的有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正值中低于10个百分点的有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工农中建差值分别为15.8、16.7、28.48、15.24个百分点;4家银行差值高于20个百分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bobty综合体育上半年该行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669.11亿元,同比减少2.04%,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0.74%。其中,批发金融业务净利息收入421.49亿元,同比减少0.86%,占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的62.99%;批发金融业务非利息净收入247.62亿元,同比减少3.98%,占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的37.01%,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41.35%(高于全部非利息净收入占比的39.87%)。

  邮储银行在努力提升对公中收,该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收入265.63亿元,优于去年同期;公司金融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3%,占公司银行营业收入比重不断提升。该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搭建专业化、综合化的对公财富管理体系,聚焦代理代销类、融资融信类、账户结算类业务,助力客户经营能力与综合服务体验提升。

  对于居中的四大行,从其2019年-2022年上半年对公存款成本率、对公收益率来看,差值一直在缩小,一方面是存款定期化明显,一方面是利率下行趋势下企业利率随时下行,同时也有让利实体经济的因素存在。

  近几年来,不少银行在财报中开始披露PFA数据。与AUM(资产管理规模)衡量零售业务能力类似,FPA是指一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不限于传统表内的全部融资规模,是典型的综合金融概念,也是典型的从客户需求端出发的内涵。

  “早在10多年前就有银行开始在内部使用FPA进行考核,主要是因为当时银行受到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而补充资本有些难度,银行必须找到业务出路,债券承销等和代销理财、基金类似,也是不需要消耗资本的业务。”一位股份行管理层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在2022年半年报中,有个别银行披露了FPA指标。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FPA余额分别为5.15万亿元、7.65万亿元、4.62万亿元(口径可能略有不同)。

  事实上,早在2020年年报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就率先披露了FPA指标,宁波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也披露了FPA指标。此外,还有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等在财报中提及FPA,但未披露具体数据。

  招商银行将FPA分为传统融资和非传统融资,传统融资包括对公一般性与商票贴现(含转出未到期票据)、承兑、信用证、融资性保函与非融资性保函;非传统融资包括资产经营、自营非标、融资性理财、该行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撮合交易、融资租赁、跨境联动融资、牵头银团八大部分。兴业银行分为表外非传统对公融资(包括债务融资工具、权益融资工具、资管产品项下对公融资、资产证券化业务、bobty综合体育境外债等)、表外传统对公融资、表内对公融资。光大银行分为传统信贷、债券融资、非贷非债业务。

  光大银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出,要强化公司金融“压舱石”作用,以FPA为引擎,加快“商行+投行+资管+交易”一体化转型,满足客户综合融资需求。

  “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FPA总量增长近50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最好的一个亮丽表现。 通过FPA综合性的增长,有力带动全行公司金融,乃至全行金融发展的全面提升。”光大银行副行长曲亮在2022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四大行方面,仅中国银行在财报中表示要推进全量客户融资(FPA)管理,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涵盖“投、贷、债、股、险、租”等全产品线的一体化服务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

  不过,其他三家大行在介绍对公业务时,除了存贷外,也介绍了类似业务的情况:工商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持续巩固规模领先优势,上半年本行境内主承销债券项目1740个,规模合计12613.59亿元;农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超2000亿元,上半年实现投行收入80.19亿元。